說明
山路不像跑步游泳,有固定場地來量化難度。不只路線不同,難以精確量化難易度。地形、海拔高度會影響,甚至同一條路線的難易度也會受天氣影響。
地形 : 斷崖、崩壁...等危險地形
海拔高度 : 郊山V.S.高山,海拔越高,氧氣越稀薄
天氣 : 晴V.S.雨、雪季V.S.非雪季
因此折衷的方式是可用EP值(或稱耗力指數)來判斷路線難度,主要以路線的距離、海拔爬升來計算。但會說是折衷是因為它還是沒有把地形、海拔高度、天氣因素評估進去,這部分建議可以參考等高線圖、他人的部落格紀錄來做考量!
另外,計算是以當日為單位。同樣都是南湖大山,五天漫遊和一日單攻,難易度當然是天差地遠喔!
EP值計算
公式 : 路線長度(公里)+海拔爬升(公尺)/100
海拔爬升請以海拔爬升計算,不是海拔落差,同樣都是海拔落差1000公尺的山路,海拔上上下下的路和平緩上坡,前者的實際爬升會比較多
海拔爬升取得可透過"健行筆記" > "相關GPX"來取得
難度計算
例如 : 兩天一夜玉山V.S.三天兩夜嘉明湖
- 玉山 :
D1-塔塔加登山口-排雲→8.5+7.92=16.42
D2-排雲-玉山主峰-塔塔加登山口→13.3+5.5=18.8 - 雪山
D1-大水池登山口-三六九山屋→7.1+10.1=17.2
D2-三六九山屋-雪山主峰-大水池登山口→14.7+7.36=22.06
以上可以看到雪山每日的路程都比玉山更累,因此兩者比較的話,玉山更適合初學者。另外,數值不必相加,看單日評估即可。不過數值僅能比較難度差異,但要怎麼得知這個數值對自己是難還是簡單?
建議可用過去行走路線的體感為主,例如上次走EP值20的路線,狀況不好,包括 : 需要別人幫忙分裝、行走時間超過標準時間(時間可參考健行筆記)、體感上覺得筋疲力盡...等等,在下次選擇時,就不可選單日超過EP20的路線。
若是第一次上山的新手,也可在海拔爬升和距離相近的郊山或中級山測試。台灣郊山或中級山大部分都有各種延伸路線,且爬升程度不輸高山。雙北地區的話,例如 : 三峽滿月圓、北插天山...等等。
另外,單日難度差不多的短天數和長天數路線也會有差異,有以下原因 :
1.連續天數的行走 : 連續三天和連續五天,累積的疲勞感不同
2.休息品質 : 在山上睡眠休息的品質無法像平地這麼好,雖然因人而異,但它仍然是該被考量的因素!
總結
初學者爬山先以低EP值、短天數的為主,每次爬山建議可記錄自己的行走時間和行程概況,包括 : 天氣狀況、身體狀況(感冒、生理期...等等),方便下次行程選擇時做評估。